以科技为支点 以政策为杠杆 撬动更多元主体支持乡村振兴 环球微头条

2023-06-08 11:31:01来源:中国金融新闻网


(资料图片)

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4月末,全国涉农贷款余额53.16万亿元,同比增长16.4%,创近年来最高增幅。

这一数据的高增与当前正值春耕夏收的关键时点有关,更与金融管理部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、农业发展的支持密不可分。实际上,自2019年1月人民银行等五部门下发《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》以来,涉农贷款增速持续上升,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双增。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“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”,鼓励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,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,涉农贷款继续维持较高增速。

除了贷款数据的高增,金融服务也随之不断优化。开辟“绿色通道”、缩短审批时限、降低融资成本、减半收取担保费用……今年以来,各家金融机构主动向13个粮食主产区省份增加信贷资源,确保“钱等粮”,为春耕夏收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当然,尽管当前涉农金融服务总体上取得明显成效,金融服务覆盖面大大增加,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渐渐成型,但仍有一些堵点、难点问题待解决。对此,笔者认为应从三处着力,破解相关问题。

一是以政策为杠杆。涉农金融往往面临周期长、回报慢、风险大的挑战,也因此长期面临融资难、融资贵的困境,适当的增信手段有助于缓解上述问题。例如,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建立完善合作机制,更好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在信息、渠道和增信方面的优势作用,以小投入撬动大资金支持。此外,金融管理部门持续通过优化激励约束机制,例如使用支农再贷款、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,引导金融机构制定差异化的信贷政策,发展首贷、信用贷以及与生产经营周期相匹配的中长期信贷。过去几年,相应探索已经卓有成效,接下来应该更深度结合区域产业特点,不断优化,激励创新。例如,加快完善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、质押登记等配套机制,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,适当延长贷款期限、优化还款方式,更好地匹配科技创新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。

二是以科技为支点。要不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,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,更精准对接高质量融资需求。一方面,互联网、大数据、移动支付等科技加速应用,为商业银行突破网点局限,充分发展县域和农村金融市场提供了可行性;另一方面,大数据时代,对农民、农业生产关键数据的记录和追溯,可有效缓解农村金融的信息不对称难题,从而降低农村融资门槛和农民获信成本。

三是以多元资金投入为支撑。应当看到,我国金融支持目前仍以间接融资为主体,涉农领域也是如此。但是,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在不同周期、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不同,初创期或可依靠财政资金引导,成长期、成熟期则离不开股权资金、债务融资支持。这就意味着,除了政策激励下的信贷资金支持,还需引导更多类型的金融资本向农业领域聚集,包括建立更加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,通过股权投资、债券融资、信贷支持等全链条综合金融服务,满足农业科技企业的多元金融需求。此外,还要加强对农村经营主体的培训力度,让他们善用金融工具,以满足自身融资需求。

连续20年,中央一号文件均聚焦“三农”,凸显了党中央对“三农”工作的高度重视。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,要为“三农”提供更有力的支持。我们期待越来越多元的市场主体投入资金和精力助力乡村振兴,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、美丽乡村富起来、现代化农业强起来。

关键词:

上一篇:世界观速讯丨黄欣伟:降首付能不能救上海楼市?
下一篇:最后一页